十大正规足球外围app网投|《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网评】中国再推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强信心
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办。继2018年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一届进博会在中国举办之后,“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落户中国。它将成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实践。它是中国为维护全球多边经贸体系打造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展现出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博大胸怀。
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是工业经济的命脉。它的稳定畅通,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合作跨越山川大海,为各行业降本增效,以廉价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增进全球消费者福祉。全球供应链合作是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产业全球化、要素流通配置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在全球产业界、贸易界、金融界有着广泛的共识。特别是在当前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应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发展,为新技术新应用的加速落地注入动力,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助力世界各国更好应对时代挑战。
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却将“大国竞争”理念奉若圭臬,将各国的供应链合作政治化,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旗号,行“脱钩断链”之实。实践表明,这种逆全球化、反经济规律的人为拆解、重塑供应链的做法,造成了包括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多国物资短缺、通货膨胀严重,并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致使右翼民粹主义沉渣泛起。结果就是,所谓的“保护安全”之举却给本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威胁,真是莫大的讽刺。
与此相对,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致力于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持续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这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律性认识,也展现出中国坚持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大国担当。
首届“链博会”的成功召开,便是对中国开放合作理念的深入践行。据悉,本届展会将有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吸引1000余名中外政府部门、工商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参会。其中,来自美国的参展商数量超过预期,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展会“国际化”亮点凸显,也证明了“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理念才是人间正道,符合全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会还设置了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五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契合了当前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为全球供应链深化合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首届“链博会”的主题凸显中方的办会理念,也体现出中国致力于以自身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的大国情怀、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理想始终如一,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注入强大信心。希望各国工商界人士能够借此机会,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识,强化供应链上下游的融通合作,为新时代新挑战下的经济全球化继续逐浪前行共同助力。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编辑:于晓】
中新网太原11月28日电 (记者 李新锁)秋收过后,山西沁水的田野里就铺满了玉米秸秆,怎样减轻农民耕种负担,还能创造经济效益?今年,沁水县借助市场化手段,培育秸秆收储运经营主体,通过“秸秆养牛、养羊”等模式,给秸秆找到新出路。
28日,在沁水县红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红土地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内,饲养员驾驶着撒料车将混有秸秆的草料投放在食槽内,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整齐排列从栏中探出头来取食。而在不久前,这些草料还是铺在农田上的秸秆。
沁水县秸秆离田养牛,变废为宝。沁水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作为农业大县,沁水县每年种植玉米、小麦35万亩左右,年产秸秆17万吨。
沁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山西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沁水将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畜牧产业发展优势,推行“秸秆养牛”模式,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沁水县红土地公司负责人何立业介绍,“企业用收草机把各村的玉米秸秆收回来,用搅拌机搅拌后加上饲料,就可以直接喂牛了”。
得益于丰富的秸秆资源,红土地公司计划明年扩建2栋牛舍,养殖规模从160头发展到450头,收储秸秆面积从1500亩扩大到5000亩。
晋城市农村社会事务中心资源环境站负责人李阳表示,近年来,沁水县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有养牛场100余家、年养牛量4000头;养羊场800余家、年养羊量19万头,年需秸秆量4.4万吨。
“过去,田间地头被随意丢弃的麦秆、玉米秆,如今成为牲畜的营养餐,不仅减轻了禁烧秸秆带来的环境压力,还为农民换来了真金白银。”李阳说,沁水县依托企业、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市场化经营主体,现已申报主体9家,7家进行开工建设,2家完成土地平整。
沁水县秸秆离田养牛,变废为宝。沁水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作为秸秆回收、利用先行者,山西丰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沁丰表示,企业今年辐射服务了3个乡镇,涉及五六万亩土地,可回收秸秆约1万吨,毛收入预计在300多万元。
截至目前,沁水已完成秸秆离田6万亩,预计年底可达到10万亩,涉及12个乡镇,最终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收益约15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完)